首页> 星·思维> 行业动态> 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星·思维

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发布时间: 2018-01-1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汇聚、传递、改制、创新文化的高级文化体,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的发展,建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2017771417297.jpg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6363503131245176764361476.jpg

   第三,传承性。校园文化应体现校园精神和风貌,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要继承民族的、本地区本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从而使之具有独特、持久的历史效应。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校园文化还应是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764142925998.jpg

  第四,整体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第五,丰富性。适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发挥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愉悦身心、艺术审美、陶冶个性、行为训练等多种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63651199066742196196883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