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思维> 行业动态> 校园文化的分类

星·思维

校园文化的分类

发布时间: 2018-01-11

      1、校园文化就其模式而言可分为显形样式与隐形样式两大类。比如,校园中的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学校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等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园中的显形文化。而隐含于学校师生、管理人员自我意识中的价值概念、教育观念、归属意识,以及群体心态、集体舆论、教学风格、管理作风、精神氛围、校风、班风、传统等,则可以称为校园的隐形文化。
20176414300638.jpg

      2、校园文化就其所产生的效应来划分,可分正效应文化和负效应文化。正效应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负效应的校园文化,则使人陷入迷惘、颓唐,或情趣、格调不高。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
201764135436716.jpg

      3、从层次来说,校园文化又有浅层次与深层次之别。浅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康乐型”,它是以娱乐消遣、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为主要目的活动。深层次的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思维探索型”,如探讨哲学、伦理问题和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等。
20176414152263.jpg

      4、校园文化还可分为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组织文化(也称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实施策略、规章制度和传统特色等;课程文化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及由此引发的围绕课程改革的一系列活动;教师文化包括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风格,教师的师德、师能、师智、师魂等;学生文化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风格,学生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环境文化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比如软硬件设备、学校布局、学校卫生、学校绿化、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等。

63651199066742196196883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