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思维> 行业动态> 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星·思维

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发布时间: 2018-01-16

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既是治校的理想,又是治校的方略和机制,同时也是治校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的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马克思主义理想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引导他们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达到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效果。
201764143117841.jpg

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方针,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对教师素质要求中加以体现,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20176414122841.jpg

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投入、搞形象工程,轻软件培育、忽视品格塑造的现象,其实不利于真正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要把师生利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订人性化的制度,保障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形成有益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益于科学创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校园环境。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根据大学生个性和时代特征,鼓励学生参加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而高尚的文化品位。
201764142613701.jpg

第四,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指为满足大学生精神需要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及综合素质而举办的一系列学术、科技、艺术、文化、体育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能力,是高校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是弘扬大学精神,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师生在组织和参与的过程中吸收丰富的精神营养,增进同学间、师生间的了解和交流,增强群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完善品格,提升素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把个人追求与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统一起来,把个人奋斗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统一起来。(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3651199066742196196883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