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思维> 行业动态>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星·思维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发布时间: 2018-01-16

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充分认识其特征和功能,努力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所谓校园文化,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指存在和发展于校园内的活动方式和意识现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成员的内在精神和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基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201764135612326.jpg

从校园文化的外延上看,大多数论者认为: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则着重指校园精神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正规的课堂教学和课外的文化生活,狭义的校园文化则着重指课外的校园文化生活;广义的校园文化强调以学生、教师、职工为主体,狭义的校园文化则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201764142648498.jpg

校园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具有先进性,校园文化是一种“高层文化”或“先锋文化”。其次具有理想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理想主义文化,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青年学生的本性是理想主义者,校园社会的外在封闭性和内在开放性为青年人理想主义精神的生长创造了条件,有其显著的理想性。第三具有适应性,校园文化以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生社团为基础,创造自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因而容易根据时代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和完善自身,有其较强的适应性。第四具有时代性,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有其强烈的时代性。第五具有超前性,校园文化主体往往有浓厚的探索动力,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潮、反映新需求,出现新动向,有其较强的超前性和活跃性。第六具有同一性,校园文化是一种非制度文化,其活动建筑在充分尊重学生文化选择的基础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校园中每个成员既是文化建设的客体(受授者),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创造者和传播者),具有主客体同一性。第七具有系统性,校园文化是在对外界各种文化吸收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科学文化为主导,以时代精神为核心、有政治和伦理文化作保证的统一的文化系统,有其相对规范的系统性。第八具有传承性,校园文化在某些方面(如校风、学风、教风、校园精神等)代代相承,表现出一种传承性。第九具有地域性,校园文化对不同的高校,有其不同的特色,所处的地方或区域文化将直接融入校园文化,因而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6363683470064533826439198.jpg       

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满足功能。满足学生的求知、享受艺术、实现自我价值等不同层次的需要。二是具有导向规范功能。通过高校广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把全体师生引导到高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之产生从众心理,规范全校师生的言行。三是具有生产功能:它不断孕育出新思想、新观念,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3651199066742196196883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