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作为正式交流、个性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空间品质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地影响着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以交往活动为线索,着重关注空间形态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环境设计,探讨如何在校园中营造富于归属感和人性化的公共交往空间。公共空间的视野性是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当从书本中抬起头来,眺望远方,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望无际,这种开阔,不仅仅是视野上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思维上所体验到的!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
这种布局对于空间资源利用、学科的独立发展及师生之间的内部交流有很大的益处。一方面,以公共服务区为中心,其他学科群呈辐射状布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师生步行的距离在公共服务区的服务半径之内,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效率,能够保证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校园设施仍被充分利用,而步行距离仍可掌握,在尺度上能形成宜人的区域;另一方面,多组团的次中心结构可以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为学院与学院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为了加强各个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开放性的空间中的连接部分,使其成为画龙点睛之笔,设计感十足的木质腾空长廊,联系着不同的开放性空间,简单的设计,功能性和欣赏性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