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具体表现为学校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它是学校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学校哲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所以学校通往名校的必由之路一定是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高分高升学率),而且名校地位的凸显也一定是学校文化特色的彰显。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提炼起来的是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组织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的建设,带来的是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营方式和师生高度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收获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家长、社会的充分认可和满意,学校文化从而成为一所学校“出名”的独特标志。所以我认为,名校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文化。
校园客观物质环境是把学校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显性视觉对象,它是学校现代文明程度及办学水平的外在表现。如果一所学校必需的设施设备不足,环境布置缺少文化气息,我们很难将其与名校挂起钩来。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校园环境的打造应该是名校发展的第一步。
为此校园文化可以配备多个实验室及电脑室等足够的教学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围绕“化育”功能,整体勾勒了校园的环境画图:一廊一溪五园林,翠竹绿樟漫书香。“一廊”指的是校园百米文化长廊,它以浮雕的形式记录了中华五千年科技文明史,以竹简和书本的形式凸显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粹,再以黑色大理石阴刻我国历代书法家的书法精品,同时还以全石雕塑了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三位教育家的半身雕像,突出了教育先驱的精神与贡献,师生一入校门就接受中华文化的浸润。长廊的尽头左拐,便是一条清澈的“听荷溪”,岸立朱熹的《观书有感》,四周垂柳环绕,“问渠那得清如许”,立影自思,教育的源头不就是悠久的文化史吗?溪清需保源,我们就是要让师生在文化的熏染中站立起来。
校园各处可以镶嵌五个园林景观九思园、静园、馨园、和园、省园各有其意,各有其韵。师生身处校园,触摸到的是文化,嗅到的是书香,感受到的是美。所谓环境造人,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步入校园就有与别处迥异的感受,向善向美求真的心理因学校的一木一石而被激发。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制作了学校视觉文化符号,包括校牌、校服、校徽、校旗、校歌、校树等。学校优美的环境为学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